浙财大东教〔2015〕28号
各相关分院(中心):
我院于2015年开始试行招收“专升本”学生,招生专业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现将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基本依据
1.根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5级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则》(以下简称《总则》)要求,制定相关“专升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2.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优秀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有效途径,按照本科毕业要求对培养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院“专升本”专业的培养应以此为基础,向应用型本科层次延伸和扩展,着眼于培养具有扎实、必要的专业基础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强化“专升本”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
二、制订要求
1.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按照我院现设相同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确定。
2.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2年。学习年限为2-3年。
3.教学基本结构与学分分配
(1)最低毕业总学分为80学分。
(2)教学结构与学分分配
“专升本”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按照“平台+模块”设置。其中,必修课教学设置为公共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等三个平台,选修课教学设置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两个模块。
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结构如表一所示。选修课学分在毕业最低学分中的比例不小于35%,实践教学学分在毕业最低学分中的比例不小于35%,各专业须在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安排足量的实践教学学分。
(3)课程实践学分折算
课程实践的学分折算标准见表二。
4.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力求科学、合理,结构严谨。从现行课程库中精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发挥学生实践能力的专长,在充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侧重于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基本结构要求,统筹安排各学期课程学分和课程数量,均衡各学期的学习量。公共平台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其它各平台、模块课程安排在第1-4学期,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教学应在1-3学期均衡设置。
(1)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精练课程教学内容,单门课程学分数一般为4学分,课表安排一般每次课2课时。
(2)专业模块课程
专业模块课程需精选具有学院专业特色、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注重课程效率。
表一 “专升本”教学结构及学分分配总表
必 修
| 选 修
| 合计
| 教学结构
| 教学内容
| 学分
| 含实践
| 教学结构
| 教学内容
| 学分
| 含实践
| 公共平台
| 商务英语
| 3
| 0
| 公共模块
| 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模块
| 2
| 0
|
| 学术写作
| 2
| 0
| 体育与健康模块
| 2
| 0
| 金融市场与工具
| 4
| 0
|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模块
| 2
| 0
|
|
|
| 能力拓展模块
| 4
| 4
| 小 计
| 9
| 0
| 小 计
| 10
| 4
| 19
| 专业平台
| 专业课(含实践)
| 24
| +
| 专业模块
| 专业选修课(含实践)
| 18
| +
| 42
| 实践平台
| ERP模拟演练
| 3
| 3
| 学生参加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等创新创业活动,参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的学分计量标准,可认定为公共模块的“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学分。
|
| 综合专业实训
| 2
| 2
| 应用金融实训
| 2
| 2
| 创业实训
| 2
| 2
| 毕业实习
| 4
| 4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6
| 小 计
| 19
| 19
| 小 计
| 19
| 合 计
| 52
| 合 计
| 28
| 80
|
表二 课程实践学分的折算表
课程实践类别
| 课时与学分折算标准
| 非独立课程实践
| 实践课时
| 0~8
| 9~24
| 25~40
| 折算学分
| 0
| 0.5
| 1
| 独立课程实践
| 实践课时
| 16
| 32
| 48
| 折算学分
| 1
| 2
| 3
|
(3)实践平台课程
《ERP模拟演练》安排在第1学期第1周,通过实训方式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过程。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专业实训》安排在第2学期第1-2周,在仿真企业环境中模拟多部门协作运营;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专业实训》由信息分院组织进行,安排在第2-3学期。
《应用金融实训》安排在第2学期第1-4周,第1-2周安排为电子商务专业参加实训,第3-4周安排为市场营销专业参加实训。
《创业实训》安排在第2-3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在第3-4学期。与2013级同时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4)课外创新创业活动
学生参加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等创新创业活动,参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的学分计量标准,可认定为公共模块的“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学分。
三、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造
公共平台、实践平台课程由学院组织开展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造工作。
专业平台与专业模块课程由专业所属分院负责组织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造工作。由其它部门开设的课程,由专业所属分院提出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学院教务管理部协调开课部门商议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造的相关工作。
四、时间安排及材料要求
2015年6月10日前分院完成2015级“专升本”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报送材料及相关要求如下:
1.2015级“专升本”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纸质及电子版各一份(请勿更改电子版原有格式)。各专业纸质版首页均需分院院长签字并署明日期,加盖分院章;
2.《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新增课程申请表》 (附件1);新增课程应填写此表,内容充分翔实,表格一式两份,附新增课程教学大纲两份;由其它部门开设的课程,名称不改变但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可参照此表提出课程改造的需求说明;
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审批表》(附件2);
4.《2015级“专升本”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参考模板)》(附件3)。
请将各专业培养方案纸质材料及相关表格(纸质、电子)报送教务管理部行政楼A105西办公室。
联系人:应青苑,联系电话:87571127。
附件:1.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新增课程申请表》;
2.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审批表》;
3. 《2015级“专升本”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参考模板)》
教务管理部
2015年5月7日
|